找到相关内容752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

    书。(〈赠刘静翁颂四首(之四)〉)  诗中“净名”是印度维摩诘居士,“庞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庞大士,这些居士皆是在家修道者的典范。人人皆具真如本性,只要收拾外骛之心,亦可在家修道,于现实人生中得到学...

    谢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473438.html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与出世净法相应的缘起理则(真如)内在为世出间一切法的本性,称其为自性涅槃或遍行真如。这使唯识学最终与中观学不分彼此。唯识真如虽内在于 一切法,但它又是不依赖其他条件的形而上存在,《瑜伽》说:“圆成实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念佛胜易》简介、缘起

    本性上来反思的,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哪一个断了贪嗔痴的烦恼呢?没有断贪嗔痴的烦恼,就具足三毒,三毒不恶吗?我们起心动念不是“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吗?《地藏经》明确告诉我们说“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

    净宗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773516.html
  • 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索

    变易者。随何一法,无不如是,诸法本性,是唯识性。循此观想,夫亦可以悟唯识而证真如矣。”[14]  唯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太虚大师的唯识观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473545.html
  • 禅宗哲学的境界论

    《善超》:“回光返照,照本灵源,常光现前,尘劳顿歇。”  直下照见本心本性。世人逐物迷己,流浪他乡,飘泊沉沦,明心见性之时,则不复追逐外境,而回归精神故里,得大休歇,大自在, “踏得故乡田地稳,本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1673660.html
  • 唐法成《瑜伽师地论释》科

    、及灭尽定,是无心地,于此门中,无心睡眠、无心闷绝亦名有心,有七八故。唯无想定等,心不相应,行与心相违,名无心地。  庚二、心乱不乱门  谓四倒等,所倒乱心,名无心地,失本性故。  庚三、心生不生门 ...

    王孺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95073719.html
  • 四法印讲记(二)

    回归本性的极强因素。 观察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运用智慧深入观察,在细无常上得到定解,就可以粉碎对一切世间法的妄想追求。以这个原因,佛经上说,无常想就像一个大铁锤,能够顿时摧毁一切烦恼恶行,能够...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4/11585773822.html
  • 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

    转化成为一种逻各斯的观念,这种逻各斯的观念支配着信徒团契以及正在自我解放的社会的实际生活语境。上帝变成了一种交往结构的名称。这种交往结构迫使人们在由于人性的丧失而遭受惩罚时去超越他们偶然的经验本性,为此...

    李向平

    |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2373840.html
  • 弘扬佛教优良传统 共创和谐新世界

    。 三、 慈悲无我 社会和睦 佛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本性清净,众生与佛本无差别。如有差别,则在于一迷一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而所谓悟的根本内容,就是能“自净其心”。只有内心平和与安定,才...

    李玉玲

    |弘扬佛教优良传统|共创和谐新世界|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3873892.html
  •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

    平等无差别的真实不变性。《解深密经》说:“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20]此中明确对于一切法平等无差别是真如之本性,换言之,真如是在于诸法平等无别的意义上安立的。...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474009.html